close
港漂五年所認識之香港證券市場
上月開始集中寫瞭幾篇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的介紹,收到不少的反饋,竟然還有催稿,驚喜之餘更有責任在身。
別看香港是個彈丸之地,香港曾經在2010、2011、2012以及2015年是全球最大IPO的市場,來自國內的上市公司市值已經占到瞭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70%(官方統計不及此數,但很多國內民營企業都通過在香港註冊公司上市)。為什麼香港吸引瞭這麼多的融資客戶,客戶朋友咋覺得香港水太深呢?。無他,兩地市場太多的不同,從骨架引申到細枝末節。大傢往往隻知道大概,細節比較模糊,但足以影響投資,我粗淺地由骨至裡絮叨一下引申之像。
從香港證二手廚具收購券市場運行更高效、成本低引申
僅此就足以吸引國內民營企業在港上市,說得形象一些香港上市有些像香港批準移民的條例,規則內沒有歧視和變通。另外成功上市可以享受到香港低成本的融資便利(包括銀行融資和證券融資)。但往往事情總有兩面,弊端也源於此(下文詳述)。最明顯的表現:
1、上市公司再融資不需再審批。香港再融資的方式多,如配售新股(相當於國內的定向增發)、供股(向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發售新的股票,國內稱配股)等,都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,無需審批。募集資金用途方面也沒有國內A股那樣嚴格的限制和持續監督。
總體來說香港證券市場融資優勢讓老千股公司使用得淋漓盡致,有些公司也會供股再並股,玩法多樣,讓不少國內投資客戶損失慘重,香港證監會也飽受詬病,認為監管失職。但香港監管當局立場堅定,他們奉行的原則就是高效和一視同仁。這也無可厚非。
2、香港監管奉行平等、一致的原則,其他細節都是各個公司各自規定。比如股票面額、買賣單位、會計年度、停牌規則等方面每個上市公司都不一樣,都要看各自的規定。是不是有些暈,主要是因為香港上市公司來源地很多,如英國、法國、美國和中國。香港奉行的原則就是公平和一致(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),其他方面都不做規定。堅持原則也使香港痛失瞭阿裡巴巴這個大客戶(馬雲堅持的“雙重股權結構”不符合港交所一致和平等的原則).
從另一面看香港能長期保持活力吸引著全世界的資金,與他們長期保持監管原則不動搖密切相關,畢竟政策改變是投資需要面對最大的風險。
3、雖然香港不收取利得稅和股息稅,但是上市註冊地不同稅制也有較大的差異。
這點往往是國內投資客戶所忽略瞭,國內A股上市公司統一收取10%利息稅,童鞋們以為在香港上市不用收取利息稅,其實不然。如果上市公司註冊地是國內赴港上市仍然要收取10%的利息稅,註冊地在香港本土或者免稅群島則不用收取利息稅。港股內有很多高股息公司,理清稅收又賺瞭。
從香港證券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引申
香港證券市場從交易量來說有60%來自機構,從構成來說有72%上市公司股東來自機構,其中英美一直以來是港股市場的投資大國,雖然近兩年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,但是仍讓無法占據絕對地位。以機構為主的股票市場必然會取消漲跌幅限制,審批流程少,衍生品品種繁多,對沖工具完備等等特點,這都不用贅述瞭。以下幾點要說一說:
1、香港上市市盈率較低,新股中簽率很高,還常常發生募集不足的情況發生。
香港上市普遍市盈率比較低,特別是民營企業,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是由於本地機構對國內不瞭解同樣也存下偏見,所以保薦人也沒有什麼信心,隻有先把價格壓低,有時候發行時市凈率都難保1,往往出現投資者上市前退出比上市後退出收益還高的奇葩事。記得去年郵儲銀行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就,為瞭保上市價格,國際投行並不買賬,結果就出現國企兄弟包場的現象,共認購瞭77%的郵儲股份,這樣的卑面派對在國企股上市中常發生。類似情況也出現在05年建行在港IPO的時候,全行30萬元員工根據職位統一認購。股東過於集中也會出現交投過於清談的局面,所以香港上市公司市值要達到300億元以上,才能說流動性風險較小。
直到今年恒生中國國企指數也隻有9倍市盈率,雖然我們很清楚國企經營的弊端很多,但是畢竟中國幅員遼闊,市場巨大,隻要盈利狀況稍微改進產生的價值就十分可觀。
由於成交量不活躍香港上市公司股票解禁對股市沖擊並不明顯,想減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為沒有接盤俠,而且必須公告,可能沒減持完股價已經腰斬瞭。不過類似的情況可能因為越來越多國內客戶參與有略微的改變,但差距還是很明顯的。
另外香港投資這更註重上市公司的實際業績,股價對業績反應也很靈敏,講故事這套路機構視而不見的,這隻能用來忽悠一下國外來港投資的散戶。香港很多本地創業板公司和國內一些民營企業機構常無人問津的,一旦買入流動性就是最大的風險。簡單區分就是100億元市值一下千萬不要碰,300-500億元市值公司投資也要對企業經營瞭解十分清楚。
最後我想說的一個重點就是—香港市場從投資價值來看好公司一堆
前面幾點講瞭一些基本差異,看似缺點其實是難能可貴的優點,香港至今還是全球的價值窪地。不同類公司估值上給予瞭明顯的區別對待,像區分階級一樣給予瞭不同的估值差,如中國銀行、中銀香港、恒生銀行、匯豐銀行,。中國銀行代表著國內赴港上市的公司,中銀香港代表著解放後就紮根香港的國企,恒生銀行代表這香港本地大企業,匯豐銀行代表著紮根香港的外資企業,越往後估值就上行一個臺階。
從投資價值來看,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買賣香港本地企業如長實地產,港燈、香港中華煤氣、港鐵、電訊盈科、中銀香港等持續分紅比例很高,派息率通常在35%以上。以港燈、港鐵、香港中華煤氣等公共事業股票派息率甚至高於50%(國內A股派息率達到30%就非常高瞭),股息率高於7%,真是取之於民,還之於民。這些公司都是本地穩健投資者的專享品種。這類公司投資價值比較高且收益穩定。每次客戶讓我推薦香港股票,我說你買中銀香港或者騰訊吧!客戶通常將信將疑,估計看我沒啥消息股,這恰是香港投資與國內的區別。
從上市公司來源來講,國內的騰訊,長實地產、外資銀行匯豐,友邦保險,中國平安,法國奢侈品PRADA、賭業股等,都成為瞭香港股票市場不同領域和地區的傑出代表,都曾為投資者持續創造著穩定的收益。
香港其實值得我們持續關註,隨著陸港通資金的湧入,國內資金的話語權將會越來越大,不一樣的驚喜等待這我們去挖掘。
更多 滬港深主題基金推薦
上月開始集中寫瞭幾篇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的介紹,收到不少的反饋,竟然還有催稿,驚喜之餘更有責任在身。
別看香港是個彈丸之地,香港曾經在2010、2011、2012以及2015年是全球最大IPO的市場,來自國內的上市公司市值已經占到瞭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70%(官方統計不及此數,但很多國內民營企業都通過在香港註冊公司上市)。為什麼香港吸引瞭這麼多的融資客戶,客戶朋友咋覺得香港水太深呢?。無他,兩地市場太多的不同,從骨架引申到細枝末節。大傢往往隻知道大概,細節比較模糊,但足以影響投資,我粗淺地由骨至裡絮叨一下引申之像。
從香港證二手廚具收購券市場運行更高效、成本低引申
僅此就足以吸引國內民營企業在港上市,說得形象一些香港上市有些像香港批準移民的條例,規則內沒有歧視和變通。另外成功上市可以享受到香港低成本的融資便利(包括銀行融資和證券融資)。但往往事情總有兩面,弊端也源於此(下文詳述)。最明顯的表現:
1、上市公司再融資不需再審批。香港再融資的方式多,如配售新股(相當於國內的定向增發)、供股(向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發售新的股票,國內稱配股)等,都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,無需審批。募集資金用途方面也沒有國內A股那樣嚴格的限制和持續監督。
總體來說香港證券市場融資優勢讓老千股公司使用得淋漓盡致,有些公司也會供股再並股,玩法多樣,讓不少國內投資客戶損失慘重,香港證監會也飽受詬病,認為監管失職。但香港監管當局立場堅定,他們奉行的原則就是高效和一視同仁。這也無可厚非。
2、香港監管奉行平等、一致的原則,其他細節都是各個公司各自規定。比如股票面額、買賣單位、會計年度、停牌規則等方面每個上市公司都不一樣,都要看各自的規定。是不是有些暈,主要是因為香港上市公司來源地很多,如英國、法國、美國和中國。香港奉行的原則就是公平和一致(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),其他方面都不做規定。堅持原則也使香港痛失瞭阿裡巴巴這個大客戶(馬雲堅持的“雙重股權結構”不符合港交所一致和平等的原則).
從另一面看香港能長期保持活力吸引著全世界的資金,與他們長期保持監管原則不動搖密切相關,畢竟政策改變是投資需要面對最大的風險。
3、雖然香港不收取利得稅和股息稅,但是上市註冊地不同稅制也有較大的差異。
這點往往是國內投資客戶所忽略瞭,國內A股上市公司統一收取10%利息稅,童鞋們以為在香港上市不用收取利息稅,其實不然。如果上市公司註冊地是國內赴港上市仍然要收取10%的利息稅,註冊地在香港本土或者免稅群島則不用收取利息稅。港股內有很多高股息公司,理清稅收又賺瞭。
從香港證券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引申
香港證券市場從交易量來說有60%來自機構,從構成來說有72%上市公司股東來自機構,其中英美一直以來是港股市場的投資大國,雖然近兩年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,但是仍讓無法占據絕對地位。以機構為主的股票市場必然會取消漲跌幅限制,審批流程少,衍生品品種繁多,對沖工具完備等等特點,這都不用贅述瞭。以下幾點要說一說:
1、香港上市市盈率較低,新股中簽率很高,還常常發生募集不足的情況發生。
香港上市普遍市盈率比較低,特別是民營企業,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是由於本地機構對國內不瞭解同樣也存下偏見,所以保薦人也沒有什麼信心,隻有先把價格壓低,有時候發行時市凈率都難保1,往往出現投資者上市前退出比上市後退出收益還高的奇葩事。記得去年郵儲銀行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就,為瞭保上市價格,國際投行並不買賬,結果就出現國企兄弟包場的現象,共認購瞭77%的郵儲股份,這樣的卑面派對在國企股上市中常發生。類似情況也出現在05年建行在港IPO的時候,全行30萬元員工根據職位統一認購。股東過於集中也會出現交投過於清談的局面,所以香港上市公司市值要達到300億元以上,才能說流動性風險較小。
直到今年恒生中國國企指數也隻有9倍市盈率,雖然我們很清楚國企經營的弊端很多,但是畢竟中國幅員遼闊,市場巨大,隻要盈利狀況稍微改進產生的價值就十分可觀。
由於成交量不活躍香港上市公司股票解禁對股市沖擊並不明顯,想減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為沒有接盤俠,而且必須公告,可能沒減持完股價已經腰斬瞭。不過類似的情況可能因為越來越多國內客戶參與有略微的改變,但差距還是很明顯的。
另外香港投資這更註重上市公司的實際業績,股價對業績反應也很靈敏,講故事這套路機構視而不見的,這隻能用來忽悠一下國外來港投資的散戶。香港很多本地創業板公司和國內一些民營企業機構常無人問津的,一旦買入流動性就是最大的風險。簡單區分就是100億元市值一下千萬不要碰,300-500億元市值公司投資也要對企業經營瞭解十分清楚。
最後我想說的一個重點就是—香港市場從投資價值來看好公司一堆
前面幾點講瞭一些基本差異,看似缺點其實是難能可貴的優點,香港至今還是全球的價值窪地。不同類公司估值上給予瞭明顯的區別對待,像區分階級一樣給予瞭不同的估值差,如中國銀行、中銀香港、恒生銀行、匯豐銀行,。中國銀行代表著國內赴港上市的公司,中銀香港代表著解放後就紮根香港的國企,恒生銀行代表這香港本地大企業,匯豐銀行代表著紮根香港的外資企業,越往後估值就上行一個臺階。
從投資價值來看,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買賣香港本地企業如長實地產,港燈、香港中華煤氣、港鐵、電訊盈科、中銀香港等持續分紅比例很高,派息率通常在35%以上。以港燈、港鐵、香港中華煤氣等公共事業股票派息率甚至高於50%(國內A股派息率達到30%就非常高瞭),股息率高於7%,真是取之於民,還之於民。這些公司都是本地穩健投資者的專享品種。這類公司投資價值比較高且收益穩定。每次客戶讓我推薦香港股票,我說你買中銀香港或者騰訊吧!客戶通常將信將疑,估計看我沒啥消息股,這恰是香港投資與國內的區別。
從上市公司來源來講,國內的騰訊,長實地產、外資銀行匯豐,友邦保險,中國平安,法國奢侈品PRADA、賭業股等,都成為瞭香港股票市場不同領域和地區的傑出代表,都曾為投資者持續創造著穩定的收益。
香港其實值得我們持續關註,隨著陸港通資金的湧入,國內資金的話語權將會越來越大,不一樣的驚喜等待這我們去挖掘。
更多 滬港深主題基金推薦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