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成都日報多媒體報刊

在四川師范大學獅子山校區北門外,有一條以成都歷史文化名人——李劼人名字命名的劼人路,它把與之相交的一條馬路分為菱窠東路和菱窠西路,而李劼人生活瞭20餘年的故居——菱窠,就“隱身”在菱窠西路70號。記者昨日來到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紀念館,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學會的專傢向記者講述瞭李劼人的名傢故事。談到李劼人的文學創作,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學會會長王嘉陵表示:“李劼人開創性地把四川方言融入文學創作,用擺龍門陣的說書風格描寫成都風土人情,不僅記錄下這座城市的獨特印記,也體現瞭天府文化內涵中的創新創造。”此外,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紀念館研究員張志強還告訴記者,李劼人在成都熱心資助文化團體和進步作傢,“用行動詮釋瞭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精神內涵。”



首創用四川方言創作白話小說



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學會會長王嘉陵告訴記者,1935年到1937年,李劼人發表瞭“大河小說三部曲”,包括《死水微瀾》《暴風雨前》和《大波》,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中,四川方言是一大亮點。李劼人是四川白話小說創作的第一人,其小說較多地使用四川方言詞匯,具有開創性。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學會秘書長張義奇表示:“李劼人的創新,在於自覺用四川方言描寫成都人和成都故事。”

談及李劼人的文學創作,王嘉陵說:“四川方言中有不少詞匯是從文言脫化而來,李劼人把四川方言巧妙地移植進文學創作,既充滿韻味,又讓人耳目一新。”王嘉陵向記者舉例道,李劼人的“大河小說三部曲”是通過幾個傢庭內部人物的命運,反映天回鎮乃至整個成都市的歷史變遷,書中有一處描寫一個獄吏對上級陽奉陰違,白天折磨革命人士,晚上卻與他喝酒吃肉。“‘燒冷灶‘是四川袍哥的語言,指關心沒權沒勢的人,李劼人把它用在這個獄吏身上,一針見血地揭穿瞭這些舊社會官僚見風使舵,兩面都不願得罪的內心。”



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筆下



自舉傢遷入菱窠後,李劼人一直在這裡居住、創作、工作,長達20多年。成都為李劼人提供瞭豐富的創作素材,而李劼人也把他所鐘情的成都寫進瞭“大河三部曲”,用文字留下瞭這座城市的獨特印記。從獨具特色的婚喪嫁娶到日常生活起居,從大街小巷的建築到變化萬千的小吃,在李劼人的小說中,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巴蜀風情以及民俗特征的精細描寫。巴金曾評價李劼人的作品:“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筆下。”

在小說《大波》中,作者全景式展現瞭辛亥革命前夕,四川保路運動轟轟烈烈的歷史場景,描繪出20世紀初四川城鄉士農工商經典的生活畫卷。“這部小說的故事就是從成都西禦街的黃公館開始,東大街、青石橋的商鋪也在作品中有記錄。貢院街、鹽市口、暑襪街、走馬街、學道街等街道均成為故事的發生地。”張義奇認為,這是一種對成都風貌、對城市記憶的真實還原。王嘉陵介紹說:“李劼人對川西平原民俗有深入研究,甚至連當時社會各官員頂戴的顏色、佩戴的珠子都瞭如指掌。李劼人曾向四川省圖書館捐贈瞭自己的2萬多冊藏書,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成都地方文化的古代典籍。”



資助台中二手餐飲設備估價生活困難的進步作傢



作傢是李劼人最為人熟知的身份,除瞭在文學上取得非凡成就外,李中古設備買賣劼人還擁有多重身份,如翻譯傢、實業傢、收藏傢等,獨特的人生經歷讓他交遊廣闊,他友善助人的故事更流傳至今。

記者在李劼人故居紀念館看到,一張二手餐飲設備收購珍藏的紙記錄瞭李劼人“好人好事”的小故事。原來,這張紙是李劼人擬定的1948年6月至1949年4月底嘉樂紙廠(李劼人主持創辦)資助教育單位、文化團體的經費清單,每月資助對象10個,每月共計1520萬元。紙張上面,樹德中學等受資助的中小學名字一一在列。

張志強說,李劼人是那個時代中國並不多見的實業傢,從抗戰爆發直至解放初,李劼人一直是嘉樂紙廠的董事長。嘉樂紙廠將西方先進造紙技術引進到四川,產品滿足瞭抗戰時期作為大後方的四川新聞用紙和教科書用紙需求。紙廠部分利潤用於支持地下黨主持的抗敵文協及其刊物《筆陣》的經費開支。作為企業傢,李劼人還曾資助當年客居成都的一些生活困難的進步作傢,如張天翼、陳白塵等人,一時傳為佳話。“即使在自身都難以維持溫飽的情況下,李劼人仍堅持幫助其他人,用行動詮釋瞭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精神內涵。”張志強說。

郭林佳 本報記者 李雪艷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ke009i5w7 的頭像
    zke009i5w7

    積極追蹤成績

    zke009i5w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